就算人生跌落谷底,也要对世界温柔以待。 作者:洞见叶丫丫 16年前,有个7岁的小女孩因病去世,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: 我来过,我很乖。 她是电影《天堂的张望》的真实原型,曾牵动亿万人的心。 看了这部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制作电影,我的眼泪一度不受控制地
2021-02-09 142
龙8国际 www.longweizulin.com 读书|羽思:为你,千千万万遍——读《追风筝的人》
作者一羽哲思
自从土枪土炮的塔利班,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,阿富汗、塔利班再一次成为热词,吸引了全世界的众多目光。
女儿推荐了一本书给我,书名是《追风筝的人》(The Kite Runner),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?胡赛尼。管中窥豹,任何一部小说都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,我想,《追风筝的人》可能是我了解阿富汗文化的一本书。
故事的张力很快吸引了我。书中所写事件大部分以20世纪70年代,苏联入侵前后的阿富汗,及80年代逃离到美国为背景,围绕着背叛与救赎这条主线展开,笔触温暖而残忍,极度贴近人性。爱、恐惧、愧疚、隐瞒、欺骗、赎罪······这些人类复杂的情感,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中。
普什图族富家少爷阿米尔与哈扎拉族仆人哈桑,从小情同手足,哈桑尽心尽力?;ぷ虐⒚锥?,替阿米尔承担各种误解和委屈,在风筝比赛中也为阿米尔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和尊严。然而,在一场风筝比赛后,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,令性格懦弱的阿米尔无法自拔,再也无法坦然面对哈桑,事后找种种借口逼自己的父亲面包赶走哈桑及其父亲。成年后的阿米尔,始终无法原谅当年对哈桑的背叛,哈桑越是顺从和无私,阿米尔的心理负担越沉重。为了赎罪,阿米尔再度踏上了睽违二十多的喀布尔,却在父亲好友拉辛汗那里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——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,这是父亲一直背负的伦理之罪。而此时,哈桑夫妇已被塔利班所害,阿米尔为了带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,遇上儿时的梦魇阿塞夫,最后终于克服内心的懦弱,找回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,寻得了内心的安宁。
在阿富汗,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因分属伊斯兰教的逊尼派、什叶派,内部争端不断,阶层隔离明显,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,虽然阿米尔作为普什图人的优越感始终存在,主仆之间形成的惯有思维和行为定式,也始终凌驾于他们的友谊之上。阿米尔内心对暴力的恐惧,像最后一根稻草,直接压翻了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小船。
有观点认为,人性是一种生命本能,如孟子认为的“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,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”;也有观点认为,人性是可以后天改变的,如宋欧阳修说的“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学不知道······人性因物而迁,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,可不念哉。”
阿米尔的内心有懦弱的、自私的一面,虽然哈??梢晕约焊冻鲆磺?,但他始终坚守着阶层的鸿沟,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,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观点,人性是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。在拉辛汗召唤他再去喀布尔时,阿米尔一开始也是极度抵触的,如果不是拉辛汗揭开天大的秘密,阿米尔从“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”的告诫,背了几十年的十字架可能卸掉的期望,找到了绝地求生的勇气。从这里,龙8国际也看到,人性的善恶,是与所处的阶层、当时的环境是相关的。
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,风筝是一个象征物。它既可以是割不断的亲情,也可以是脆弱的友情,还可以是阿富汗人们心中奢望的和平。对哈桑来说,风筝隐喻他与小主人阿米尔坦诚相待的友谊,在不断地承担中维持这并不牢固的关系;对阿米尔来说,风筝隐喻他对人性缺失的救赎,找回再度成为好人的路,才能追回一个完整的自己······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风筝。
为你,千千万万遍。这是哈桑的信念,也是阿米尔完成救赎后的人生感悟。
相关文章
就算人生跌落谷底,也要对世界温柔以待。 作者:洞见叶丫丫 16年前,有个7岁的小女孩因病去世,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: 我来过,我很乖。 她是电影《天堂的张望》的真实原型,曾牵动亿万人的心。 看了这部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制作电影,我的眼泪一度不受控制地
2021-02-09 142
作者:洞见梦舒 妄求是烦恼的根苗,妄为是取祸的道路。 15年前,热播剧《乔家大院》让晋商奇人乔致庸进入人们的视野。 无数人津津乐道于他巧妙的行商手段,和超前的眼光布局。 然而读了原著才发现,乔致庸所有惊世之举的背后,都遵循着一个原则: 钱财虽多,
2021-04-12 116
作者:洞见念念 被误解,是表达者的宿命。 1848年,小仲马将自己过往的一段恋情,写成小说《茶花女》。 小说一经发表,就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学界。 小说的女主玛格丽特因贫困而坠
2021-11-29 100
作者:洞见南风 假如有一天,命运的巨锤突然将你击垮,在最坏的境遇下,你会怎么办? 是从此颓靡沉沦,任由日子越来越糟糕? 还是奋起抵抗,发出对命运的挑战? 在《我与地坛》
2021-11-17 99
作者:洞见许朝暮 1948年,日本作家太宰治写完半自传体小说《人间失格》后,投湖自杀了。 没想到,这部遗作成了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,被列入各种版本的人生必读书目。 主人
2021-09-24 98
电影《静静的顿河》剧照 最早阅读《静静的顿河》是刚念大学的时候,冲着诺贝尔奖的响亮名头去的。那时候读书不问篇幅,多厚的书都敢抱起来就啃,真是充满了饥饿的人扑向面包的激情。当然,重点是看故事,故事好看就看慢点,不好看就读快点?!毒簿驳亩俸印房?/p>
2021-01-08 98
今天的读者,对于《红楼梦》的内容,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它有两条线。一条是爱情,一条是家政。家政也是政治,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正是把齐家(即治家)与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。 谈到爱情,现在有一种说法,说《红楼梦》是古代的言情小说。因为这里头给人印象
2021-01-16 95
整理作者芊里尧羽 托尔斯泰,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,19世纪中期俄国 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、思想家,哲学家。他描绘了俄罗斯民众广阔的生活场景,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。 代表作有《安娜卡列尼娜》、《战争与和平》、《复活》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
2021-01-16 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