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人生跌落谷底,也要对世界温柔以待。 作者:洞见叶丫丫 16年前,有个7岁的小女孩因病去世,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: 我来过,我很乖。 她是电影《天堂的张望》的真实原型,曾牵动亿万人的心。 看了这部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制作电影,我的眼泪一度不受控制地
2021-02-09 142
龙8国际 www.longweizulin.com
作者:洞见hongzhuang
少年不识严父情,成人方知慈父恩。
01
前几天,看到一则让人特别感动的视频。
上海浦东机场,一男子正趴在地面上。
他透过隔板的狭小细缝,焦急地朝着海关窗口窥望。
原来,他的孩子要出国留学,作为父亲面包,他前来相送。
孩子站在护照检验的行列里,慢慢向前挪动,不一会儿,就隐入了海关窗口后。
他进不去,只能以这样的姿势,静静“目送”已经入关的孩子。
视频只有9秒,却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。
曾有很多个时刻,龙8国际大步流星地在前走,父亲小心翼翼地在身后追。
终于某一刻,他们追不动了,只能站在原地目送龙8国际渐行渐远。
就像浦东机场这位父亲一样。
在对儿女的担心与守候中,慢慢模糊成了一个佝偻的背影。
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父亲的背影。
1917年,朱自清的祖母去世,他连忙从北京赶回徐州,跟父亲一起回家奔丧。
办完丧事后,他回北京念书,父亲到南京谋事,于是父子二人便同行。
临行前,父亲穿过长长的月台去给他买橘子。
“他戴着黑布小帽,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蹒跚地走到铁道边,慢慢探身下去,尚不大难。
可是他穿过铁道,要爬上那边月台,就不容易了。
他用两手攀着上面,两脚再向上缩;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。”
看着父亲的背影,朱自清泪流满面。
02
朱自清是家中长子,父亲朱鸿钧对他寄予厚望,盼他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。
因而对朱自清格外严厉,督教甚苛。
小时候,朱自清眼中的父亲就是高山一般的存在,威武有力,但冰冷坚硬。
1916年,凭借优异的成绩,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。
在北大期间,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和平民教育讲演团,这让他萌生了追求人格独立的新思想。
却不想,这让本就生疏的父子关系雪上加霜。
朱鸿钧生于同治八年,大半辈子都活在清代,所以深信“父为子纲”。
他觉得朱自清的争取解放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。
更重要的是,他担心朱自清会自毁前程。
所以,儿子追求民主,在父亲眼中就成了忤逆不孝;
而父亲一番苦心,也在儿子心中变作了固执迂腐。
父子关系最尖锐的时候,朱鸿钧甚至将不远千里归乡的儿子拒之于家门之外。
此后,父子二人数年不曾联系。
1925年,朱自清接到远在扬州的父亲寄来的家书。
里面一句“我身体平安,惟膀子疼痛厉害,举箸提笔,诸多不便,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”,深深刺痛了已为人父的朱自清。
他回忆起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,想起八年前父亲在车站送别自己的场景,突然明白了父亲从前的苦心。
于是在晶莹的泪光中,创作了名篇《背影》。
文中,朱自清感慨:“最近两年不见,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,只是惦记着我,惦记着他的儿子。”
少年不识严父情,成人方知慈父恩。
父亲,这个一生倔强、强硬了一生的男人,原来始终在心里为龙8国际留下了一块最柔软的地方,放着他最温柔的爱意。
就像朱自清的父亲,晚年时,他总以想念孙子为由给他写信。
但其实,信里信外,他挂念更多的都是朱自清。
03
朱自清与父亲朱鸿钧之间的关系,其实是所有中国式父子的命运写照。
一个年少倔强,只想要脱离管教,以证自己的独立;
一个中年执拗,强硬地为儿女铺路,只因不愿他们遭受自己受过的苦。
他们一次次的渴望沟通,又一次次的欲言又止。
明明血浓于水,偏偏相爱相杀。
生来父子连心,最终形同陌路。
就像作家@刘娜说的:
“渴望儿女成才又怕孩子骄傲的父亲,擅于以打压的方式监视子女的成长,也总想以自己的经验指导他们的人生。
渴望摆脱父亲限制和窠臼的孩子,总想竭力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,到头来却发现,走再远的路,都也无法逃出父亲的注目。
龙8国际与父亲之间的最大问题,是不擅长表达,是惯于把情感积压心底,将深爱化作沉默。”
从幼时的依赖到少年的叛逆,从成年的嫌弃到中年的理解,龙8国际与这个被称之为“父亲”的男人之间,仿佛总是隔着很远的距离。
哪怕从理性上,龙8国际都明白父亲沉默寡言的背后藏着深沉厚重的爱。
但是在感性上,龙8国际却总是无法逾越与父亲之间的那座无形大山,无法回应父亲无言的期待。
最后,只能和他疏离到渐行渐远。
或许,只有在未来人生中的某一刻,龙8国际才会明白:
小时候,总觉得那个不苟言笑、与龙8国际话不投机的男人对自己不疼不爱。
直至人到中年,自己也为人父、为人母之后,才恍然大悟:
原来,父亲冰冷的面孔背后藏着的,是滚烫的舐犊之情。
每次遇到困难,去解决的是那个你觉得不疼你的男人;每次碰到危险,挡在你身前的是那个你认为不爱你的男人。
他用血肉之躯将生活的荆棘挡在家门之外,将你呵护进心底。
他爱你,远胜过自己。
04
作家耳根曾在其代表作中写道:
“父爱,与母爱完全不同,他更含蓄,更无言,如山一样。
你幼年去看,他是你的?;ど?;少年去看,他似乎变成了阻挡你眼睛的障碍;青年时,或许你会觉得,他变矮了,你认为你已比他高。
可中年时,当你再次去看那座山,你会忽然发现:
他一直都在那里,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自己的骄傲,狂妄,自私,以及狭隘,他都在包容,无声无息的包容。”
父爱如山,是无言的守护与关爱,更是无声的托举与成全。
点个赞吧,趁着岁月尚早,为你的父亲尽一份孝心吧。
不要等到这座大山轰然塌陷的时候,才惊觉一切已来不及。
相关文章
就算人生跌落谷底,也要对世界温柔以待。 作者:洞见叶丫丫 16年前,有个7岁的小女孩因病去世,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: 我来过,我很乖。 她是电影《天堂的张望》的真实原型,曾牵动亿万人的心。 看了这部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制作电影,我的眼泪一度不受控制地
2021-02-09 142
作者:洞见梦舒 妄求是烦恼的根苗,妄为是取祸的道路。 15年前,热播剧《乔家大院》让晋商奇人乔致庸进入人们的视野。 无数人津津乐道于他巧妙的行商手段,和超前的眼光布局。 然而读了原著才发现,乔致庸所有惊世之举的背后,都遵循着一个原则: 钱财虽多,
2021-04-12 116
作者:洞见念念 被误解,是表达者的宿命。 1848年,小仲马将自己过往的一段恋情,写成小说《茶花女》。 小说一经发表,就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学界。 小说的女主玛格丽特因贫困而坠
2021-11-29 100
作者:洞见南风 假如有一天,命运的巨锤突然将你击垮,在最坏的境遇下,你会怎么办? 是从此颓靡沉沦,任由日子越来越糟糕? 还是奋起抵抗,发出对命运的挑战? 在《我与地坛》
2021-11-17 99
作者:洞见许朝暮 1948年,日本作家太宰治写完半自传体小说《人间失格》后,投湖自杀了。 没想到,这部遗作成了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,被列入各种版本的人生必读书目。 主人
2021-09-24 98
电影《静静的顿河》剧照 最早阅读《静静的顿河》是刚念大学的时候,冲着诺贝尔奖的响亮名头去的。那时候读书不问篇幅,多厚的书都敢抱起来就啃,真是充满了饥饿的人扑向面包的激情。当然,重点是看故事,故事好看就看慢点,不好看就读快点?!毒簿驳亩俸印房?/p>
2021-01-08 98
今天的读者,对于《红楼梦》的内容,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它有两条线。一条是爱情,一条是家政。家政也是政治,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正是把齐家(即治家)与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。 谈到爱情,现在有一种说法,说《红楼梦》是古代的言情小说。因为这里头给人印象
2021-01-16 95
整理作者芊里尧羽 托尔斯泰,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,19世纪中期俄国 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、思想家,哲学家。他描绘了俄罗斯民众广阔的生活场景,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。 代表作有《安娜卡列尼娜》、《战争与和平》、《复活》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
2021-01-16 93